致作者:陈新民散文印象

关键词: 致作者:陈新民散文印象,
读书斋 分享时间:

读你的散文,总是百味杂陈,总有强烈的共鸣。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但又戚然,戚然而又有感奋。你的作品,无论是叙事的、记人的还是议论的,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你虽从政多年,但仍保持着一个百姓的情怀,一种文人境界。文章毫无官气,坚守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坚守着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和不懈探索。读来亲切而又飘逸,时而散发出一股宁静高超的气息,在这种气息之下又潜涌着难以抑制的热血奔流。如果没有宠辱不惊的淡定,没有方寸澄澈的心田,真难以驾驭如此丰富的题材和它所蕴藏的情感。

一系列写景散文,形成你创作的一连串亮点。你以一个画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色彩感觉和捕捉瞬息变化的犀利眼光,发现大自然之美,笔端浸润着西北人的豪爽和大气。如《漳县的峡》,开门见山,不是移步换景,而是凌空俯瞰,如镜头拉伸,在山顶看山,无限风光在险峰。尽显了那崖那峰的崇高之美。在峡中看水,那水跌宕多姿、漫涌激荡,写尽了水的活力和奋进之美。峡中花发草长,近百种树木千姿百态,它们从春到秋以不同色调装扮出峡的青春亮丽和个性张扬的美。然后,又纵观历史,写漳县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又给人以底蕴深厚享用不尽的人文美。峡谷,正是漳县风景的灵魂所在,游人垂青于斯又各有所钟。至此,谁又能不想亲临漳县的峡,去感受那山那水那峡的美,去寻觅古人的行踪,去洗涤红尘的烦扰呢?

短短的一篇《贵清山秋歌》,情主景从,气势突兀。开篇就是“好大的雾”“重重浓雾”、“重重浓雾”——它简直是压在人心头的雾。这“无际无边”“无始无终”的雾能把持多久呢?不会的,终于“浓雾被高原的硬风恣意撕开”,好一个“硬风”!而后依山凭眺,初雪、流云、秋光染就的山色、秋之交响的和声,溶化的初雪溶入冰封前的最后一次潮涌……秋不是肃杀,不是凄冷,它是力的积蓄,冻土也蕴育着春风。文章落脚“岁月匆匆”“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上。这只能是从痛苦中起程的进取者才会有的情,才能写的景。

《遮阳山的紫月亮》中营造出的那份细腻的美感,虚静的意境,灵动的色彩变幻,特别是对陇中的月亮由暮霭、峭壁、浮云、天色,及绀青、暗黄与苍蓝的对比而笼上的一层极薄的紫雾,在眼前形成了罕见的紫色月亮,那美仑美奂如梦如幻的景色,令人沉醉!沉醉之中,又引出吊古凭今的沧桑感悟,天人合一的心灵飞动。“莫道此景只应我,今月也曾照古人”“遮阳山的紫月亮,人生能得几回逢!”一切全在其中了!

对风景的生动描述中,尤其能看出他的绘画功底与灵气。写山,“远观其势悬岩欲坠危崖将倾绝壁摩云,怎一个‘险’字了得。惊魂稍定才识得众峰妙像-——神笔凌空玉笋拔地、卧虎蓄势待发、盘龙跃跃欲腾、婀娜相依的似一对亲姊妹,疏而不远的则像一群谦谦书生……”写树,仅仅绿色就有“银绿、墨绿、灰绿、赭绿、鹅黄绿、孔雀绿、翡翠绿此起彼伏,碧波翠浪溢满峡中。”真是写山有山的逸韵,写绿有绿的丰润,可谓形真而神传,进而达到情由景生、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

在《拂亮中国对外开放历史的起点》、《竹园意笔》、《娜馨的草原》等篇章中,你对历史遗迹、文物建筑、草原风光、民族服饰等精致入微的刻画,如幅幅长卷徐徐展开,使人过目难忘,而且总有徜徉画中流连忘返之感。

写景也好,叙事也好,你没有为文而造情,都是来自心田的汩汩流淌,言也娓娓,意也深深。多年来,你在小说体散文的探索与实践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你关注那些小人物的遭遇,表现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表现被侮辱、被损害者对尊严的渴求,表现“我”对人性和人道的呼唤,对差异和多样化表现的探索,使作品具备生活的厚度、感情的浓度和审美的开阔度。

《甜甜酸酸“太阳馍”》,平静地讲述着那诱人的极品美味“脆脆的,沙沙的,暖暖的,略带点饴甘和一丝土腥的清香,据说是太阳的滋味”的风干馍的故事,却将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经历、已经淡忘的“螫胃噬肠的饥饿感”再次激活,难以释怀。读到“我”因代人捉刀写了“深刻检查”竟得到了一网兜山中“衡量财富标准的太阳馍”。且事主(为炸鱼盗窃战备物资雷管的‘磨户大哥’)过关后,仍许愿要再炸鱼来报答捉刀人,这简直是绝妙的黑色幽默。更出人意料的是“我写的检查给他带来了转机,也改变了我的处境”,“我”当上了连部的编外文书,吃上了连部的秘密小灶,从此再无饥饿之虞。但这还仅仅是发生在“我”个人身上的真实故事。三十年后,旧地重游,当年几千民工流血流汗开山放炮忍饥挨饿甚至献出生命的奋战结果,留下的只是眼前“洪水漫漶的痕迹,山石崩塌的惨象”。那轰轰烈烈修筑横穿祁连联通甘青两省的战备公路被颠覆了、消解了。幽默成了荒诞,但这不是荒诞小说,而是生活的真实……文章结尾,“我”想起了他,还有他留给我那一网兜百味具全的“太阳馍”。文章不长,故事不多,而“味在咸酸之外”让人们慢慢品尝。

《静静的黑海子》中,和“我”一起被推荐上师范,即将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农家小伙胖娃,早晨,因惧怕洪水没和我一起进城去报梦寐以求的城市户口,中午,却去海子里戏水遇难身亡。文章跌宕起伏的叙事,老爷子(胖娃父亲)和我们一夜喧到鸡叫的鬼魅故事,总让人觉得似警语又似谶言;文章最后一连串发问似“天问”又似“招魂”,更使人感到命运叵测!“胖娃避开了洪水却没有躲过海子,可见水的凶险不在距离远近,也不在势头大小,在于深度;……波不兴浪不翻的水,谁知有多深。”——这才是历经波折后的人生感悟!要不,人们为什么把看不透摸不准的现象说成不知“水有多深”,把说不清道不明的遭际,归结于宿命。

《凤尾的舞蹈》是一篇儿时的回忆。难得的一位不歧视“我”的同学,他哥哥养的几缸缤纷、斑斓、欢快、自在、有着神仙姿态的热带鱼,深深吸引了“我”,成了我向往的清净世界。在同学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了十几条凤尾鱼——鱼中的“贱民”。它们成了我逃避训斥漫骂、热潮冷讽的精神寄托。可这也被批成“资产阶级闲情逸致”,使它们在寒冷中死去。丑扼杀了美。尽管如此,这些水中精灵“节奏变幻,长鳍飘扬、阔尾招展”“春花生发,落英缤纷,流星似火”的“凤尾的舞蹈”,是我中学生活中“最后的一点亮色”,美的存在可以毁于一时,而人心中的美永恒不灭,这才是社会前进的内力。

《寻找那种清澈的感觉》中的许大奶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文中对她善良朴实的本性的展示竟是那样从容而又令人震撼。“她那昏花的双眼因滚动着泪花透闪出一种难以言述的清澈”,“我确信,世上最清澈的水不在泉,不在河,不在湖海,而在同情和爱心凝成的泪。”是啊,在那艰难岁月,一个飘泊孤寂的“叛徒的儿子”如果没有许大奶奶:“娃子,人是打截截活的,太阳总打人家门前过哩,再艰辛也要把心落到宽展处好好苦呵……” 这样贴心的慰藉和那清澈同情的泪花,又怎么能够熬过那放逐的岁月?正是“乡村以它广大的胸怀,淳朴的乡情接纳了我,塑造着我”,才赋予了“我”远走千里万里也忘不了的根,永葆百性情怀的本。

这里,还想谈谈《隐伏刘家营子》。这篇低姿态显身的短文,能从全国强手如林的报人散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第二届报人散文奖(而且是唯一的全票获奖作品),本身已引人深思:文学表现中,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去年二月,从《美文》上第一次读到这篇作品,立即感到一种震撼,掩卷即生不吐不快之意。文中红与黑、邪与正、死与生、远与近、恶与善、刻骨铭心的记忆与放眼所见的现实,如此对立统一地交汇在一起,给人心灵的纠结难以平复。那“一片红”的“红”罩着的是“红色恐怖”下的黑暗,弹丸之地的酒泉,只是“全国一片”的缩影。你笔下“给父亲架‘土飞机’、拳擂、脚踹、扇耳光、皮带抽……”一系列暴行,岂止是“父亲”个人的灾难!那是我们共同经历的暴政,是整个民族的不堪回首的劫难!面对摧残“父亲”不改初衷掷地有声:“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那是知识分子共赴国难的壮举。我可以否认自己,但我能否认这段历史吗?”他公然表示“不后悔参加青年远征军,不后悔参加中共地下党,不后悔上大学”。闻讯表舅轻生,“父亲”表示自己“绝不会自杀”!正是中国知识分子那种内在的精神基因:“士可杀而不可辱”和“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不苟活与不轻生两种生命价值观的体现,前者虽然消极,但他们同样是对生命意义的执着,对崇高的追求。

红色恐怖能彻底泯灭人性吗?你在文中作了否定的回答:在大难临头、无处可躲的时候,是远在宁夏中卫多年未走动的远亲不仅收留了落难的父子,而且受到了街坊邻里的礼遇……在中卫刘家营子,“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曾是“一城房屋半城庙”的佛教兴盛地中卫,偷偷念佛公开吃斋的姑奶,半公开的“黑市”交易,天天吃大米白面的富足生活和“我”从没吃过的好饭食,还有芮姓的地主亲戚有尊严地设宴摆酒走亲串友,中卫中学“被罢官的校长天天在收发室下棋,棋子拍得啪啪响,围观的人笑声不断……”

在这被红色恐怖遗忘的地方,莫非有佛光筑起了无形的防火墙?其实,求真向善爱美之心,是牢牢筑在人们心灵深处的防火墙,那是假恶丑凭借着再大的势力也无法占据的高高的灵山。“一片红”的神话在这里破灭了,促使文化专制决堤的力量在积蓄着……紧接着《隐伏刘家营子》,你又在推出了《远去的狼爷》《封口》等力作。很快,这些表现文革的系列作品被多家报刊转载。作品启示读者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帮助读者换一个角度审视现实。不由使人们想起今年“两会”上,温家宝关于防止文革重演的警示。

中国第二届报人散文奖颁之日,西安晚报以《向高贵的心灵致敬》为题,报道颁奖典礼和获奖作者的感言。你说:“我写文革中的经历,缘于文化专制下的艰难生存及深度创痛。……暗夜里闪烁的人性光辉,使真的更真,善的更善,美的更美,那是不能复制的。高压下骤变的人性扭曲,使假的更假,恶的更恶,丑的更丑,而这些,却很有可能重演。似曾相识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能见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提请人们重视。所以,无论回音大小,我愿继续发声。”你的“发声”蕴含的人文关怀内涵,显示的文化自觉张力。证明你无愧于西安晚报传达的敬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美感来自语言的魅力。你的一些作品如《阳关渐近故乡远》、《第一缕春风吹动谁》、《仰之弥高的背影》、《重修文昌阁赋》等,表现对象多是历史文化事件和文化人,语言洗练优雅,很显文字功力。比如,你写刀,阳刚之美呼之欲出:“以刀寄情,感叹不遇,呼唤道义,抒发理想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何意百炼钢,化做绕指柔’的哲理内涵;‘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意茫然’的浩远情怀;‘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的超拔境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文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忧患意识,”刀光剑影折射的“清贤达志、英雄末路、奸佞走红”众生相。使读者对刀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那些委婉地表现心境的语句,以柔美秀丽的意象,拂动读者心弦。如《隐伏刘家营子》的结尾,“湖面辽阔,水天一色,一只白鹭悠悠掠空,三两湖鸥嘎嘎击水,群群野鸭滑动细长的波纹……”眼前悠闲的平静无法抚平作者内心的翻腾与惆怅,那已深埋湖底的刘家营子,那人,那集市,那跌水坑冰面下的游鱼,还有那年节的景象,丰美的饭食……,那所有的质朴、纯真、宽厚、仁爱该不会沉入湖底吧?那曾经的荒诞岁月,不堪回首的劫难,该不会淡忘吧!那“细长的波纹”不正是无尽的遐想吗……和许多读者一样,我以为更能打动人的,是你从底层生活中采掘提炼出的民众语言。那份鲜活、那份深刻、那份幽默使你的作品格外“好看”,看后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城郊有个垫圈房》中独眼马爷说的:“剑里最锋锐的是舌剑,狼里最狠毒的是绵狼”,话如利刃,剖开社会生活的表层,直指你不曾见识深度。你还用“弯了弯是个榆棍,怂了怂是个男人”揭示无论地位多么地下,都要活出个人样来。这位抗战老兵的尊严观是如此鲜明又如此感人,不仅使你难以忘怀,还因你的作品感动了无数读者。

《屯庄三记》中,“小四川”和“德娃家”两个少妇的形象活起来,很大程度靠的是彼时彼地的语言环境。川北方言和河西土语错杂交织,如“狗瘦毛乱,人穷相老”、“说得轻巧,吃根灯草“”“独柴难着,独人难活”、“那种哑大豆轻易炒不爆,爆起来要蹿顶蓬蓬的蔫性子”、“不是斗地富反坏,就是学文件听训话,……动不动弄个深更半夜,把人人熬的皮松毛戕,会场里一片打呼噜声。”等等,不胜枚举。

在《一声叹、一阵笑、一把泪》《远去的狼爷》《冻土下潜行的暖流》等作品里,土话俚语张力十足地还原着昔日场景,表现生活的真实,演绎人物的命运……五

蕴含深厚是你文章的特色,但有时又显得犀利不足。如“太阳馍”、“凤尾”、“寻找清澈”“背影”等散文,在叙事中总在反思,在反思中揭示的是很深刻的历史教训和社会问题。譬如“文革”这个怪胎正是我国私权的严重滞后和公权力的极度庞大的产物,私权严重受压制是造成奴隶意识和社会异化的土壤,此弊不除,民主法治无望。你写得很温和,不显山不露水的传达出你的隐忧和焦虑,却缺乏必要明示。因此,没有经历那些岁月的读者能否领会你的深意呢?《鲜衣凶服扮谁人》一文,笔触伸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将对鲜衣(奇装异服)凶服(军警服、囚、孝服)的考证、古代服饰文化意义的探求、历代服饰演变的规律以及随着服饰演变人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识的转变 等等问题的分析,而点睛之笔又落到文革中的红色恐怖和军装的流行,演出了一场使“弟子”变成“少年”的历史大倒退。在服饰的多样化追求彰显著时代的进步社会和谐的今天,读者会不会更看重作品的民俗学意义,而忽视了它的社会学意义?我以为后者恰恰应该是你文章的重心所在。

我一直比较关注你的文艺评论。看得出,你无意于灌输什么,也不想进行说教,而是喜欢把理性思辨用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好像读者就在你对面,和你共饮一壶清茶,同谈一段体验。因而你的评论能引起互动,给读者不一样的影响。

《几许清韵留圣歌》《都市里的山歌》《酒泉忆,最忆是〈阳关〉》《小地方、大气象》《雨滴情结》等,在看似散漫的回忆、沉醉或远观中,却始终抱定着自己的创作理想,文艺观点和审美追求,守望着定西那一片艺术的高地,《阳关》那一方心中的净土,“花儿”那能滋润心田的奇葩!是啊,在市场经济、商业大潮的冲击下,那些“成功”的艺术家泡在纷至沓来的追捧中,没完没了的酬酢里,随波逐流,还有谁能受得了冷清,耐得住寂寞?可以看出,你对目前文坛市场化带来的“虚幻繁荣”有着冷静的思考,对一些文人艺人的迷失充满了深深的忧患。你认为,追名逐利的浮躁心动,劣质文化的隐性感染,僵硬传达的习惯约束,妨碍了文学的探索。你强调的是艺术家纯净的心灵,追求的是理性的深度和美感的强度。你看重的是厚重的历史承传和艺术家鲜明的个性。你理想中的这些都扎根在你心中的定西、《阳关》和“花儿”那里。而你又隐隐地担心着它们在商潮中将会如何沉浮。所以,你才对你心中的《阳关》、你的定西和曾使你沉醉的“花儿”充满着无限深情的回忆和憧憬。因为它们曾如阳光雨露滋润着你的成长,它们已将特有的印记深深烙在你的心灵深处,包括你曾经经受的苦难,都成为你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把精神财富拿来与读者共享,在这一点上,你的努力是成功的。我期待着能读到你更多的好作品。

作者:王宝麟